广西典型行业试点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监管更便利 参与感更强 工具更趁手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7日 作者: 来源: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 浏览次数:

按照生态环境部工作规划,广西作为全国首批6个试点省份之一,自2021年1月1日起,组织开展火电、水泥和造纸三个典型行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自主标记和电子督办试点工作。目前,广西共有101家排污单位纳入试点,纳入试点排污单位均已按要求进行自主标记和完成电子督办任务,试点成效逐步显现。

一、监管更便利,精准督办合理分配执法力量

试点以来,广西按照《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环执法〔2021〕1号)要求,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运用,主抓"自主标记"和"电子督办"两大工作要点,率先在全国6个试点省份中编制印发电子督办规则,试点任务落实迅速,得到生态环境部执法局肯定。为明确试点工作细节、落实责任要求,先后印发《广西火电、水泥和造纸行业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试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广西典型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电子督办的通知》,积极推动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电子督办的精细化管理探索实践。试行工作中,广西围绕数据标记"怎么标"和电子督办任务"发什么、发给谁、怎么处理"的核心问题,充分吸收试点工作中排污单位自主标记和电子督办任务落实经验,研究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指引(试行)》(桂环发〔2021〕38号),探索建立以自动监控为主要手段的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程序,将"强监管"与"减干扰"相结合,便利监管、降低执法成本,同时逐步建立以排污单位自主标记为基础的数据有效性判定规则体系,推动自动监测数据用于监督执法。

为力求执法精准,广西安排专人定期分析试点各阶段运行数据变化趋势,重点分析数据特征细节,形成数据分析模板。根据数据分析成果推进试点各项任务开展,精准发现疑似环境违法问题线索并及时移交辖区生态环境部门查处。据统计,未开展试点工作前及2021年6月10日启用电子督办前后,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生成的试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日均值超标任务由2020年3月至8月的949条,大幅下降至2021年6月至11月的36条(真实超标仅5条),环境执法监管震慑作用明显,执法力量得到合理分配,突显试点工作成效。

二、参与感更强,科学沟通合力解决实际问题

督促指导试点排污单位进行科学、准确、完整的标记自动监测数据是完成本次试点任务的关键环节,对减少无效数据干扰、提高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准确评估试点区域行业企业达标排放情况具有重要作用。鉴于试点任务有一定专业性,部分地市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和试点排污单位技术力量有限,实施试行过程中存在各类实际问题,确保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必须全面调动政企双方,齐心合力共同推进。为此,广西采取"以点带面、问题导向"方式,做好经常性集体讨论和经常性点对点沟通两项经常性工作,引导各方合力探索推进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联网小贴士公众号链接

对于试点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广西牵头组织专门业技术力量,深入分析试点工作难点、堵点。结合前期实地调研试点排污单位关键工况参数联网发现问题,广西专题制作宣传片,动态解读关键工况参数联网工作要求,明确火电水泥等试点行业补充参数、数据采集方式、数据传输技术要求、数据存储及数据处理技术要求等细节,借助联网"小贴士"解答试点排污单位联网工作难点,得到试点排污单位一致好评。针对多炉多塔、生物质发电、水泥行业工艺控制、造纸行业间歇性排水等试点排污单位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重点抽取钦州、百色、玉林、河池4市的试点排污单位数据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对接生态环境部专家和技术支持团队提供技术指导,经常性组织各市自动监控业务骨干力量和试点排污单位代表进行集体讨论、优化管理流程,为试点排污单位力争合理政策空间、消除工作顾虑,充分调动政企共进积极性。

自主标记专题培训

对于个别排污单位存在的个性问题,广西采用"远程教学+现场指导""专家授课+现场答疑"等方式开展专题培训。同时做好调研指导,每日跟踪全区电子督办任务情况,逐一反向分析自主标记存在问题。对于存在问题的解答化繁为简,依据各市辖区监管管理实际困难和业务沟通特点,与监管部门试点工作负责人员和试点排污单位代表经常性点对点沟通,文字表达讲不清楚的第一时间画图解释、微信QQ讲不清楚的第一时间电话沟通、电话讲不清楚的想办法赶赴一线面对面解答,不搞"文件一发了之、通知一发了之"。用"跟一把、拉一把"的最简单方式跟踪帮扶,力求充分消除理解歧义、提高沟通效率,确保各相关单位明确知悉存在问题,掌握改进方法,有效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特别是崇左市生物质发电试点排污单位,行业在试点开展初期即积极沟通交流,通过改造工艺流程,目前均已基本实现小时均值稳定达标排放,为提高全区行业排放标准、扎实推进试点任务做出典型示范,充分体现强监管与减干扰相结合效用,营造试点工作互利共进积极氛围。

经统计,2021年8月,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共记录三个典型行业试点排污单位自主标记2177条、电子督办任务2791条,其中"事后处理"任务共6条,真实超标1条。与7月同期相比,自主标记增加997条、电子督办任务下降14637条,环比分别上升84.5%、下降84.0%;数据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试点排污单位自主标记意识有所提升,因迟标、漏标、错标所产生的督办问题相应减少,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跟踪帮扶成效突显。

三、工具更趁手,高效执法严打自动监控弄虚作假

广西以盘活资源为思路、以便利监管为原则,利用试点工作契机,下大力气将部、省两级自动监控业务平台统一融合升级为"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全面提升平台底层业务处理能力,优化用户操作细节。在此基础上,及时与生态环境部沟通交流操作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管理问题,推动完善自动监控业务管理制度,在充分体现试点工作完善法规和标准初衷的同时,通过"让提问有回音、让思考者有获得感"的有效反馈机制,引导基层执法一线人员养成边用边思考的良好使用习惯,将以往因业务平台不好用而形成的"不想用"观念有效转变为"我要用"大家都能参与建设的执法工具,充分形成全区合力参与试点工作的活跃氛围。

现场培训

2021年10月27日至28日,广西组织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练兵现场会暨实战比武培训。期间,在历年比武赛题设置基础上,首次将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分析运用作为比武考点,专项考查各市环境监管执法队伍以自动监控为主要手段的非现场监管执法运用能力。数据分析比武以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工作中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分析运用为基本场景,要求各市参赛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对广西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上传至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联网的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恒值、零值、突变等数据异常入手,查找陡升陡降、昼夜差异、与生产工况逻辑不符等数据特征,排查自动监测设备不正常运行、弄虚作假等问题线索。本次数据分析比武共查找出环境问题线索200条,涉及重点排污单位百余家,比武成效明显,为发现自动监控业务人才、培养专业精英骨干、树立业务先进典型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广西行政区域内符合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条件的水环境及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共计662家、点位1365个,已联网排污单位655家、点位1357个,与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联网率99.40%。全区排污许可重点管理排污单位符合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安装条件的共计1296家、点位2239个,已联网排污单位1137家、点位2053个,平台联网率91.69%。为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全区共查处自动监控环境违法案件18起,其中涉及自动监控弄虚作假4起,未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4起,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8起,未按照规定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2起,共处罚款71.6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自动监控环境违法犯罪线索3个,公安机关立案1个,检察机关起诉案件1起,法院判决1起,判决人数2人。

下一步,广西按照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持续推进典型行业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整理收集试点运行数据,及时反馈意见建议。重点结合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业务监管实际,大力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指引(试行)》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试行)》试行试用,突出"数据分析指导执法实践,执法实践优化分析方法"的工作创新思路,加快建立以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纵深推进自动监控"建、管、用",形成广西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业务工作特色。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