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2024年12月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
索 引 号: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生态环境局 | 信息分类: | 数据发布 | ||||||
概 述: | 2024年12月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 ||||||||
成文日期: | 公开日期: | 2025-01-17 11:06:34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一)监测概况
监测点位: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办监测〔2020〕3号)要求,乌海市海勃湾区设置4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分别为聚英学校、市林业局、中海勃湾学校、海北新区,这4个国控点位代表乌海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各监测点位布置详见表1。
监测项目: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细颗粒物(PM2.5)。
监测频次: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
表1 国控城市站监测点位信息
城市 | 区县 | 站点名称 | 经度 | 纬度 | 属性 | 站点属性 |
乌海市 | 海勃湾区 | 聚英学校 | 106.8288 | 39.6778 | 国控 | 城市点位 |
乌海市 | 海勃湾区 | 市林业局 | 106.8174 | 39.6973 | 国控 | 城市点位 |
乌海市 | 海勃湾区 | 中海勃湾学校 | 106.7907 | 39.6667 | 国控 | 城市点位 |
乌海市 | 海勃湾区 | 海北新区 | 106.8130 | 39.7274 | 国控 | 城市点位 |
(二)监测数据来源
按照《关于做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社会化运维交接工作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16〕1527号)、《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转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社会化运维交接工作的通知》(内环办〔2016〕390号)的要求,4个国控空气自动站的运行和维护均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监测结果直接上传到国家监测总站。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所采用的监测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同时参考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的要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浓度为参比状态(大气温度为298.15 K,大气压力为1013.25 hPa)下的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的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工作的函》(环测便函〔2019〕113号)的要求,在分析、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时,颗粒物(PM10、PM2.5)指标在统计平均浓度及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时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在计算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中优良天数、污染天数统计保留沙尘天气影响。
2024年12月国家总站认定乌海市沙尘天气共1天,为12月29日。
(三)评价标准及方法
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修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中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评价方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环办监测〔2018〕19号)。
(四)乌海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1、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2024年12月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共有效监测31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的天数10天,二级的天数19天,三级的天数2天。优良天数(即空气质量为一级和二级的天数)共29天,占总监测天数的93.5%。与去年同期比较,优良天数增加5天,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6.1个百分点。与上月比较,优良天数增加2天,优良天数比例上升3.5个百分点。
31天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的天数为19天,为细颗粒物的天数为2天;其中,可吸入颗粒物超标2天,细颗粒物未超标。
2、环境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监测结果
(1)二氧化硫SO2
乌海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24小时平均值范围在10~52微克/立方米,无超标现象,平均值为1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4.3%,较上月下降18.2%。
(2)二氧化氮NO2
乌海市环境空气二氧化氮24小时平均值范围在9~60微克/立方米,无超标现象,平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2.1%,较上月下降19.4%。
(3)可吸入颗粒物PM10
乌海市环境空气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可吸入颗粒物24小时平均值范围在25~174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3.3%,平均值为70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4.0%,较上月下降19.5%。
(4)细颗粒物PM2.5
乌海市环境空气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后,细颗粒物24小时平均值范围在12~82微克/立方米,超标率为3.3%,平均值为2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0.0%,较上月下降20.0%。
(5)一氧化碳CO
乌海市环境空气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值范围在0.4~2.3毫克/立方米,无超标现象,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4毫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26.3%,与上月下降6.7%。
(6)臭氧O3
乌海市环境空气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范围在18~92微克/立方米,无超标现象,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87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1.2%,较上月下降2.2%。
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计算,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后,2024年12月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1,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3.3%,较上月下降16.6%。
(五)综合评价
根据2024年12月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扣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24小时平均浓度均不达标,其他4项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均达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和上个月均有所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均有所改善。
各具体分析结果详见附表1至附表5。
附表1 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各级天数统计
单位:天
空气质量级别 月份 | I 级 | II 级 | III 级 | IV 级 | V 级 | Ⅵ 级 | 优良 天数 | 优良天数比例 | |
2024年 12月 | 天数 | 10 | 19 | 2 | 0 | 0 | 0 | 29 | 93.5% |
2023年 12月 | 天数 | 3 | 21 | 6 | 0 | 1 | 0 | 24 | 77.4% |
同比 | +7 | -2 | -4 | 0 | -1 | 0 | +5 | +16.1% | |
2024年 11月 | 天数 | 4 | 23 | 3 | 0 | 0 | 0 | 27 | 90.0% |
环比 | +6 | -4 | -1 | 0 | 0 | 0 | +2 | +3.5% |
附表2 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天数统计
单位:天
污染物
月份 | 二氧 化硫 | 二氧 化氮 | 可吸入 颗粒物 | 一氧 化碳 | 臭氧 | 细颗 粒物 |
2024年12月 | 0 | 0 | 19 | 0 | 0 | 2 |
附表3 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统计
污染物
月份 | 二氧化硫 | 二氧化氮 | 可吸入 颗粒物 | 一氧化碳 | 臭氧 | 细颗粒物 | |
月平均值 | 月平均值 | 月平均值 | 24小时平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浓度 | 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 | 月平均值 | ||
微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毫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
年 12月 | 浓度 | 18 | 29 | 70 | 1.4 | 87 | 28 |
12月 | 浓度 | 21 | 33 | 106 | 1.9 | 86 | 40 |
同比 | -14.3% | -12.1% | -34.0% | -26.3% | +1.2% | -30.0% | |
2024年 11月 | 浓度 | 22 | 36 | 87 | 1.5 | 89 | 35 |
环比 | -18.2% | -19.4% | -19.5% | -6.7% | -2.2% | -20.0% |
附表4 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变化率
项目
时段 | 单项质量指数 | 最大单项指数 | 首要 污染物 | 综合 指数 | |||||
二氧 化硫 | 二氧 化氮 | 可吸入颗粒物 | 一氧 化碳 | 臭氧 | 细颗 粒物 | ||||
2024年 12月 | 0.30 | 0.72 | 1.00 | 0.35 | 0.54 | 0.80 | 1.00 | 可吸入颗粒物 | 3.71 |
2023年 12月 | 0.35 | 0.82 | 1.51 | 0.48 | 0.54 | 1.14 | 1.51 | 可吸入颗粒物 | 4.84 |
同比 | -23.3% | ||||||||
2024年 11月 | 0.37 | 0.90 | 1.24 | 0.38 | 0.56 | 1.00 | 1.24 | 可吸入颗粒物 | 4.45 |
环比 | -16.6% |
注:同比为当月空气质量较上年同期比较,环比为当月空气质量较上月比较。
附表5 2024年12月乌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统计表
项目
日期 | 海勃湾城区 | ||||||||
空气污染指数AQI | 空气 质量 级别 | 首要 污染物 | 二氧化硫 | 二氧化氮 | 可吸入 颗粒物 | 一氧化碳 | 臭氧 | 细颗粒物 | |
微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毫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微克/立方米 | ||||
1 | 48 | Ⅰ | — | 12 | 19 | 48 | 0.4 | 87 | 14 |
2 | 60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6 | 30 | 69 | 1.0 | 56 | 26 |
3 | 53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8 | 33 | 56 | 0.9 | 73 | 20 |
4 | 39 | Ⅰ | — | 12 | 9 | 26 | 0.4 | 77 | 13 |
5 | 42 | Ⅰ | — | 10 | 10 | 25 | 0.4 | 83 | 12 |
6 | 38 | Ⅰ | — | 11 | 19 | 26 | 0.4 | 75 | 14 |
7 | 34 | Ⅰ | — | 14 | 21 | 34 | 0.6 | 55 | 16 |
8 | 62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3 | 45 | 73 | 1.0 | 18 | 32 |
9 | 64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5 | 46 | 78 | 1.1 | 30 | 37 |
10 | 51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4 | 34 | 52 | 0.7 | 32 | 25 |
11 | 73 | Ⅱ | 细颗粒物 | 14 | 34 | 82 | 0.9 | 41 | 53 |
12 | 78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0 | 10 | 106 | 0.4 | 79 | 23 |
13 | 47 | Ⅰ | — | 11 | 15 | 47 | 0.4 | 82 | 16 |
14 | 44 | Ⅰ | — | 12 | 16 | 34 | 0.5 | 88 | 16 |
15 | 45 | Ⅰ | — | 14 | 35 | 39 | 0.6 | 90 | 18 |
16 | 75 | Ⅱ | 细颗粒物 | 34 | 48 | 98 | 1.6 | 55 | 55 |
17 | 59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6 | 43 | 67 | 0.8 | 60 | 31 |
18 | 67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2 | 38 | 84 | 0.8 | 54 | 26 |
19 | 56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1 | 17 | 62 | 0.6 | 82 | 24 |
20 | 37 | Ⅰ | — | 12 | 23 | 37 | 0.5 | 72 | 16 |
21 | 65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4 | 42 | 79 | 0.8 | 34 | 29 |
22 | 87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1 | 38 | 124 | 0.8 | 34 | 27 |
23 | 73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4 | 30 | 95 | 0.8 | 52 | 34 |
24 | 82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3 | 41 | 114 | 1.2 | 59 | 41 |
25 | 60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2 | 33 | 69 | 0.8 | 76 | 26 |
26 | 59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16 | 26 | 68 | 0.6 | 64 | 17 |
27 | 41 | Ⅰ | — | 10 | 10 | 41 | 0.4 | 73 | 12 |
28 | 66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8 | 43 | 82 | 1.3 | 46 | 44 |
29 | 125 | Ⅲ | 可吸入颗粒物 | 11 | 11 | 199 | 0.4 | 92 | 38 |
30 | 85 | Ⅱ | 可吸入颗粒物 | 20 | 28 | 沙尘天气 | 0.7 | 84 | 沙尘天气 |
31 | 112 | Ⅲ | 可吸入颗粒物 | 52 | 60 | 174 | 2.3 | 50 | 82 |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