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勃湾区分局关于2025年7月18日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公示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作者:生态环境局 来源: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勃湾区分局 浏览次数:

乌海市生态环境局海勃湾区分局关于2025718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公示

千里山镇污水处理厂维修并网工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20257月1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718日-2025724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473-3890056   

通讯地址:乌海市海勃湾区政务服务中心3楼C区综合窗口

邮    编:(016000)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或拟不予批准的原因)

1

千里山镇污水处理厂维修并网工程

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

乌海市海勃湾区高新工业建设投融资有限责任公司

乌海市海环环保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建设内容:对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人民政府千里山镇乡村振兴项目(户厕改造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技改扩建,技改扩建后处理规模为1000/d,同时铺设新丰村污水集中池至千里山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1.2km,千里山镇污水处理厂至新丰村中水管网1.2km,河槽段新增管道约1.2km,并对相关配套设施及设备进行改造。本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00万元,全部为环保投资

(1)废气

在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由于伴随微生物、原生动物、菌类等生物的新

陈代谢而产生恶臭污染物,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格栅、调节池等设备,主要成分为H2S、NH3。本项目大部分设备处于地下,产生的臭气较少,同时项目厂区四周加强绿化,将臭气尽可能的控制在厂区范围内。

1.污水站出气口周围定期喷洒生物除臭剂,同时在站点周围种植树木。

2.各恶臭污染源,如格栅、调节等构筑物密闭埋于地下,使恶臭强度尽可能在站内衰减。

(2)废水

本项目对地下水境影响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各污水池及输水管道发生渗漏,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

1.调节池、集水池、SBR池、污水管道发生渗漏,导致生活污水进入外环境对土壤、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尤其是污水管道事故情况下对团结新村水源地保护区的影响,导致土壤、地下水COD升高,为防止本工程的建设对地下水、土壤造成影响,本项目拟对生活污水可能泄漏到地下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渗入地下,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控制措施。

2.重点防渗区防渗措施:中水、污水输水管道选用防腐防渗输水输污管道;调节池、储泥池、集水池底部采用HDPE—GCL复合防渗系统,上部外加耐腐蚀混凝土等防渗,侧壁设防渗墙,防渗要求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 K≤1×10 -7 cm/s。本次技改储泥池利旧改造,调节池利用现有地下混凝土池体(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通过在隔墙上开孔连通,原有池体均已按重点防渗进行防渗,本次对隔墙上开孔部分按重点防渗区要求进行防渗,新增SBR池等地下涉水构筑物池底池壁重点防渗。本项目运营期采用远程监控系统,能够保证污水处理设备自动运行,能够获得实时的监控数据以短信告知,一旦数据异常即刻采取停运措施,待排除

事故原因后方可继续运行。在采取防渗措施后本项目对水源地保护区影响较小。

3)噪声

1.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

2.提升泵选用液下泵,污水泵和污泥泵采用潜污泵,在水下基本无噪声。在厂界四周、高噪声车间周围、场区道路两侧种植灌木、乔木和林带绿化,起到阻止噪声传播的作用。

3.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4.运营期应加强调度管理,严格运输过程的管理,运输路过村庄时应降低车速(20km/h以下)、严禁鸣笛。

4)固废

本项目劳动定员依托现有,无新增生活垃圾产生,因此固体废物主要为格栅废渣和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

1.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000/d,栅渣产生量按照每万吨污水约产生1t栅渣计算,可得栅渣产生量约36.5t/a,主要成分为大颗粒垃圾、泥沙等,定期清理后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处理。

2.污泥产生量为379.75t/a,由吸污车收集后委托内蒙古友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集中处理。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