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生态环境部组织梳理了地方典型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今天推出第3篇《“查”明白 “测”清楚 “溯”精准 “治”干净 重庆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取得成效》。
2019年2月,重庆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围绕长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有序推进各阶段任务。截至2021年底,重庆已完成4220个排污口的分类、命名编码工作;对需要监测或能达到监测条件的2398个排污口,全部进行监测;对所有排污口开展溯源工作;对需要树立标牌的565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标牌树立工作;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沿线26个区县全部完成排污口整治方案编制;已完成3499个排污口整治,完成率82.9%。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
“查”明白
探查测报,闭环管理
“测”清楚
应测尽测,以测促治
“溯”精准
多手段深查“毛细管”
“查”清了排污口,“测”出了类型,找到污染物源头便是排污口整治的关键。
“溯源工作突出一个‘细’字,排查到三四级‘毛细管’,确保排污口溯源细致精准、不留死角。”江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曾仁集告诉记者,江北区针对疑似问题点位,利用CCTV管道机器人、QV管道潜望镜等技术手段,全线路排查问题,直至找到问题源头。针对管径相对较大且存在跌水的箱涵,采取人工入箱涵的方式,确定箱涵中接入管线数量,排污、排水情况。
2021年8月,曾仁集和同事在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的时候,发现鱼复新城石灰河雨水箱涵水质为劣V类,存在明显雨污混排。
为全面摸清污染源,溯源工作组身背氧气瓶、头戴防毒面具,利用全站仪、管道潜望镜、录像、照明、氧气检测仪等设备进入箱涵,逆向溯源排查2.15公里,排查出支管19根,其中有水排出的10根支管中,水质监测结果满足Ⅳ类的3根、劣Ⅴ类的有7根。
“经查,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雨污混排,以及两江大道、康明路周围污水管网破损溢流。”曾仁集说,目前,相关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治。
像这种溯源条件已经算是“完美”了。
事实上,很多排污口所处环境都异常复杂,这就需要多种手段齐上阵。有群众举报,港城工业园区A2排口长期异常排污。曾仁集到现场后发现,这个排口位于桥溪河高填方道路尽头,收水管线与排口存在3层护坡,四周植被茂密,高差接近30米,且上游雨水检查井存在积水,管道机器人无法进入,溯源工作开展难度极大。
溯源工作组研究讨论后采取抽排导流、染色试验、机器人内窥、全站仪定位等多种手段,最终锁定污染源为市政污水管道严重堵塞,污水通过溢流管道排入雨水,造成雨污混排。
通过精细到“毛细管”的管网溯源排查,江北区将污染物溯源至排污管段或排污单位,压实整改责任。
“治”干净
综合整治,不负民盼
“重庆入河排污口治理取得成效,讲政治是根本、强联动是关键、重实际是核心。”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刘芹表示,重庆将持续聚焦“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目标,结合“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纵深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