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环保动态 > 环保新闻
石家庄城市发展瞄准组团结构,将建生态协调区 由注重强度转为关注宜居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环境报记者周迎久

  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现常住人口已接近300万,如果再以单中心的形式向外扩张,将使污染物排放越来越集中,雾霾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提升到了一个重要高度。

  近期由国务院批复的《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将对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据介绍,《总体规划》是建国以来石家庄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为保证城市健康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转变城市布局结构,明确提出“一河两岸三组团”的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严格划定中心城区(老城区、东部产业区、正定县城、正定新区),以及藁城组团、鹿泉组团、栾城组团规划建设用地边界。在中心城区与周边的藁城、栾城、鹿泉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建成生态协调区,从而有效缓解污染空气的集聚,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根据《总体规划》,石家庄将严格控制老城区大规模拆迁改造。除危陋房外,老城区多层单元式住宅建筑一般不再纳入拆迁改造范围;一般老旧小区通过二次管网改造、建筑节能改造、配套环境、安全设施建设等,创建安全、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对于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原则上不再审批单纯的居住项目。同时,推动部分职能外迁。老城区内工业企业逐步向外围组团和五大产业基地搬迁,减少工业排放;中心区内的大型批发市场、货运中心、仓储式市场等低档低端设施逐步向城市外围疏解;新建大型商贸物流项目一般在三环周边或城市周边组团选址建设,减少老城区人流、车流。

  大分区、小混合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未来,城市开发将由注重“强度”向关注“宜居”转变。对于住宅项目,严格控制居住用地容积率,二环内一般不超过2.8,二环外一般不超过2.5。确因代征道路、绿地或公共服务设施比例高的,可以按政策给予容积率补偿,但二环内最高不大于3.0,二环外最高不大于2.8。在此基础上,还将严控建筑物高度,新建住宅建筑一般控制在75米以内,不再新建超高层住宅建筑,对于现状多层住宅、沿河、临绿建筑按照城市设计要求,进行分层次高度控制。

  今后,将倡导职住平衡,按照“大分区、小混合”的理念,鼓励用地的混合使用,减少上下班出行;完善幼儿园、菜市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打造“10分钟服务圈”便民服务体系,减少居民日常出行。同时,将增加支路网密度,打通城市微循环,减轻机动车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规划支路网密度由现在的不足两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3公里/平方公里。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快公交系统建设,完成59公里的轨道线建设,并在轨道站点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增设公交首末站,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