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环保动态 > 全区环保动态
科学监测 合理保护 辉河自然保护区促进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的繁殖地和迁徙过境驿站,仅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就有四十余种,此外还有数十种被列入《中国澳大利亚候鸟保护协议》和《中国日本候鸟保护协定》中,是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正越来越被国际、国内专家学者所关注 

  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组建以来就十分重视对于鸟类的监测与保护,每年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同时,要求设立于保护区内的5处观测管理站的管护人员,不仅要担负起行政执法保护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的职能,还兼负日常鸟类监测的任务。这些日常监测及春秋季普查监测的开展,使管理局能够及时掌握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目标——野生鸟类的状态及年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制定保护对策,同时对检验保护成果积累基础数据 

  过去由于经验、装备及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鸟类监测工作比较简单粗放,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因此,在总结历年监测经验的基础上,保护区结合实际工作,在今年候鸟到来之前,即制定出详细的系统鸟类监测计划,并下达到科技科和各观测管理站。计划包括候鸟迁入、迁出期监测、高峰期监测、繁殖期监测等各个方面,并对监测鸟种区分重点监测地段,对于监测地点、监测时间都进行了系统规划。在监测记录中要求工作人员注意对气温、风向、风力、冰雪、河流、湖泊状况等自然要素情况进行记录,有助于对于候鸟的科学分析。 

  自3月21日开始,冰雪尚未开化,保护区管理局即组织人员进行了首次监测,至今已进行了四次相关监测初步摸清了候鸟进入保护区的条件、种类、次序、数量等对于调整人员上站时间加强执法力度、确定重点保护区域等具有指导意义 

  鸟类监测的科学性体现在监测条件的一致性及长期性上,保护区管理局将及时总结过去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和方法,坚持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方向,并将此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为今后的鸟类学相关研究、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及合理利用等夯实基础,全力促进呼伦贝尔市鸟类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发展。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